最新动态 合众要闻 行业动态

全国首部!《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在昆发布

发布日期:2020-05-22 16:56:50   阅读次数:903

        5月2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2020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白皮书——《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式在昆明发布。

        此次发布的《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分为前言、保护成效、保护举措、未来行动方向和结束语五个部分,共约2万多字。跟随小布,来看看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云南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维护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中
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林草、农业农村
自然资源、发改、财政
水利、科技、教育等部门
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斐然
走在了全国前列



云南采取了以下举措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


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 
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了“一湖一条例”,丽江拉市海、昭通大山包等9个保护区实现了“一区一法”。
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实施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建立了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云南滇金丝猴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建设了云南自然保护区、云南植物标本等一批数据库。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开展了生态系统观测及30多个物种的专项监测调查。
率先开展首个省级尺度上的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普洱市景东县在中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试点。

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 
构建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其他保护地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落实国家和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严格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管。

加强生物资源合理利用
及生物多样性减贫示范 
云茶、云药、云花、云菌、云果等生物优势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是全国最大的核桃、澳洲坚果种植和生产基地,花卉、咖啡、坚果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
黑颈鹤、犀鸟、滇金丝猴、亚洲象、白眉长臂猿等成为生态旅游名片,保山百花岭村赢得了“中国社区共管第一村”“中国森林观鸟第一村”“中国自然教育第一村”等美誉。
贡山县独龙江乡通过开展草果、重楼、羊肚菌等云药、云菌林下特色种植和独龙牛畜禽资源特色养殖,带动“直过民族”——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

严格生物多样性监督执法 
开展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回头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以及“候鸟行动”“天网行动”“绿剑行动”“南方二号行动”“天保行动”“猎鹰行动”“春雷行动”等专项行动,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及问题核查整改。

推进生物多样性国际交流合作 
建立了与英国、荷兰、挪威、瑞典、西班牙、德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区域政府间对话交流机制,签署了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
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国际、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保护理念、管理模式、技术和资金;
在“一带一路”等框架下,积极参与东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合作,促进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目前
云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
取得了这些成效


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 
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多年的努力使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物种保护体系不断完善 
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初步形成了由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动物繁育中心等构成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

遗传资源保护卓有成效 
建立了包括自然保护区、原生境保护小区、保种场、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库(圃)、基因库等在内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种质资源评价、驯化进展顺利,成功驯化天麻、灯盏花、铁皮石斛、龙血树、红豆杉等20余个药用植物品种,引种了以南药为代表的多种药用植物。



文章出处:“云南发布”公众号

上一篇:全国两会 | 聚焦垃圾

下一篇: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